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,响应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号召,自2023年开始,歙县郑村镇集中力量打响撂荒地整治攻坚战。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,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昔日沉寂的荒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聚焦问题,全面摸排清底数
经2022年自然资源部门年度国土变更调查,全镇合计撂荒地块203处,占地面积916亩。镇党委、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,发动镇村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核实,确定撂荒地分布区域、面积、地块信息及成因。最终精准筛选出具备复耕复种条件地块111处,占地面积598亩。
多措并举,综合整治求实效
强化领导,组织保障有力。将撂荒地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点任务,实行镇村组三级包保制度,责任落实到人。因地制宜,分类施策显特色。针对不同成因精准治理。一是对耕作条件好的地块:优先动员原承包户复耕,签订复耕承诺书。对无劳力或不愿种植户,通过组织代耕、引入农业合作社流转等方式迅速复垦。建立镇级补贴清单(优先提供农资购买补贴、申报粮种补贴),提高农民积极性。二是对因地力差或缺水的地块: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、水利建造项目改造提升12处小型水利设施,提升灌溉能力;通过争取县级土壤改良项目资金,持续调理土地,恢复土壤肥力,破解“地不行”难题。三是对成片流转土地:积极探索农业加乡村旅游发展模式,依托镇内农业企业,特色景点,打造槐塘稻田咖啡,四月乡村农艺场等观光旅游景点,实现规模化开发与保护性耕作并行。创新机制,服务配套促活力。一是推动种养一体发展。积极连线,促进辖区内养殖企业与种植大户签定粪污资源化利用协议,养殖产生的有机肥,经过处理,销售给种植大户,既解决养殖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,又促进种植户有机肥的使用,保护土壤肥力。二是搭建科技入户桥梁。组织农技人员常态化下乡指导轮作休耕技术、邀请市县专家开展培训讲堂12次,有效解决无人种、不会种问题。
整治出效,乡村焕发新活力
截止2025年7月,全镇598亩具备复耕复种条件撂荒地已实现100%治理复耕。新增耕地产出:恢复生产面积598亩,预计年增产稻谷约200吨,玉米等粮油约100吨。新型创收模式:打造四月乡村农艺场、侨乡槐塘等景点,吸引近青壮年返乡或本地就业参与,吸引游客游玩,带动周边经济。基础环境大幅改善:渠道修缮10公里、新建生产便道5公里、山塘整治7处、水库修缮1处,提升农田抗旱排涝能力,破解生产短板。耕地保护落地见效:盘活闲置农地资源,完善管理台账实现动态长效监管;同步拆除违法建筑5处、恢复农田6.5亩,释放保护优先信号。
(张廉政)
配先查配资-股票配资门户网-合法配资公司-专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